探源历史 致远未来||学前教育系组织观看“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

发布日期:2023-06-10访问量 :1275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认识,人民网、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福建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开展大学生“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活动。6月10日下午,学前教育系党总支组织师生在主会场和分会场观看,认真聆听大课报告。

在活动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和中国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研究员从各自的经历出发,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些列重大发现和突破,着眼于鉴往知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学前系党员教师及70名学生代表于立言大礼堂一同观看 

学前系学生在学前楼、社区等分会场集中观看直播大课

辅导员蔡炼丹老师:中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硕考古成果诠释“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应在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上下功夫,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使其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内心,激励学生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辅导员黄闰平老师:探寻文明起源,培育文化自信。本次思政大课从不同研究视角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在为我国文明研究推进的过程中,总有一批人默默地以更多的才智和更强的毅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拼搏。这有利于炎黄子孙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思政老师,更应将文化自信源源不断的力量传递给学生,让师生共同知悉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的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学前2106班余珊珊:聆听着“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讲解,知道了许多“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缘起、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同时能够感受到工程的背后是多少考古学者们的心血。探源中华文明,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对于历史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保护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力量,从而增进我们的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学前2107班唐美燕:泱泱华夏,自强不息,巍巍中华,厚德载物,穿越古今触摸祖国母亲的脉搏,离不开考古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20余年头,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形成特点、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家们在“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上,为大家解答有关文明探源工作的疑问,感知深邃厚重的历史,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万年奠基,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栽培稻、贾湖骨笛、砌玉刀、乳钉纹铜爵、余杭良渚古城、神木硸城…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处处历史遗址,穿越千年风霜,向我们生动讲述着:中华文明如何从涓涓溪流汇集为江河大海,了解从何处来,方知向何处去,探寻文明起源,培育文化自信。

学前2108张惠、学前2208班钟美斌:在主讲人关强和王巍生动讲述下,我们对本次“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感悟良多。漫漫历史长河,积淀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激荡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对中华文明之源的探寻,注定是复杂而漫长的,需要考古学和历史学等联合攻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助于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有助于更好的认识中华民族的浩瀚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文化自信牢牢植根在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当代大学生理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看待文明探源工程,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应将自身知识与文化素养提高到更高的层次,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明的认知,坚定民族之魂!

 

“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观后感手写稿选拍六份

“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学前系师生反响热烈,收到手写稿四十来份

这是一场春风化雨的洗礼,一堂立德树人的大课,一次鼓风扬帆的启航。“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活动是对历史深处的一次次回望与探寻,正是为了指引并坚定未来的前行。愿吾辈青年赓续悠悠文脉,光耀复兴之路。

联系我们